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3月20日讯(通讯员 军地坪街道 )近年来,武陵源区军地坪街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行“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市场运作+社会治理+群众主体”的模式,在陈家岗片区开展城市更新建设试点,推动49栋旧房全部拆除完成,实现片区违法建设迅速清零、自建房整治安全到位、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居民产业向好发展的多赢局面,走出了一条城市更新建设的新路子。
建机构、顺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将片区改造更新试点申报纳入全区重点项目,从组织领导、运转协调、建设投入等方面争取保障支持。高位部署推动。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区一级的大力支持,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11次专题研究部署片区试点建设,成立区委书记任指挥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常务副指挥长,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召开指挥部会议22次研究具体工作,高位部署推动试点建设工作。建立机制用力。突出“三级书记”抓,在区指挥部领导下,搭建街道党工委领导小组和社区议事会具体组织实施落实架构,实行困难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每周一次现场会商、定期专题调度、结对包户等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思想上重视、责任上明确、行动上落实。尽锐出战攻坚。从街道班子成员和干部中抽调精干力量,与社区党员干部共同组成4个攻坚小组,分头开展政策宣传、拆迁安置、入户访谈等重点难点工作,将动员居民、对接设计、协调政策等责任分解落实到人,注重发挥居民小组组长、乡贤能人等有威望、有经验人员的影响力、号召力,加强与片区居民沟通交流,确保了民声及时传达、问题及时解决。
强宣传、聚合力,确保统一思想。切实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作为改造更新试点行动的先导,努力争取居民的认可支持,实现全体居民100%同意。高频宣讲凝心。组织召开全体居民参加的城市更新动员会、见面会3次,举行小范围的居民座谈会、屋场会30场次,户均上门10次,详细解释城市更新政策,宣传介绍总体规划、配套建设等,用宜居宜业场景蓝图激发居民的期待和希望,实现了“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解决困难暖心。在拆旧新建中及时收集并协调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并在搬家拆除、过渡安置、规划设计、办理审批等事宜上都竭尽所能予以帮助,彻底解决居民后顾之忧,鼓励居民“不等不靠不要,自拆自建改造”,以暖心举措争取居民最大支持。信贷支持稳心。针对片区居民从事旅游业为主、受三年疫情影响大、大多数家庭经济收入大幅降低实际情况,邀请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实地考察,组织召开城市更新专题政银企座谈会2次,成功争取“新市民贷”“乡村振兴贷”信用贷项目,片区居民人均纯信用贷款额度达60万元,有效解决了改造资金问题,有力增强了居民改造新建的信心决心。
听民声、解难题,提升质量效益。在改造更新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充分征求和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并运用到更新建设中,真正做到让居民安居乐业。引“外智”优设计。聘请北京安哲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著名乡村建筑设计师对片区进行规划设计,与居民多轮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在提前科学布局民宿、餐饮、商服等产业的基础上,形成充分结合武陵源绝版风景和土家吊脚楼特色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将建筑融入景色,让建筑成为景色的效果,得到了全体居民的好评。善“创造”破困局。针对各户居民原有房屋大小不一、空地面积相差较大的特殊情况,结合陈家岗坡地居多等地势条件,创造性设计提出建设架空层、开设商铺,所有权归组集体所有,各户按照原有房屋和空地面积比例入股享受商铺收益分红方案,因空地不均导致意见难统一问题迎刃而解。招“伙伴”谋多赢。面对架空层建设成本昂贵现实问题,街道办事处指导社区以及陈家岗的2个居民小组成立股份制公司,利用架空层的经营权招引投资商出资建设并运营,同时引导居民精心谋划布局涉旅产业业态,在建设更新中寻求居民利益最大化、有效化。该片区项目更新完成后,将拥有大型商超1家、民宿客栈近40家、餐饮10家以上、非遗手工作坊5家,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年经营总收入超1亿元。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军地坪街道
编辑:王庆
本文为武陵源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