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协合乡:村美民富产业兴 擘画乡村“新画卷”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屈泽清 编辑:田红盼 2023-03-03 18:46:52
—分享—

有着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的协合村.jpg

白墙灰瓦的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民居在道路两旁次第排开.jpg

肖新昌同农户交流.jpg

村内荒废鱼塘提质整修.jpg

验收村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jpg

湘阿妹菜葛种植基地.jpg

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3月3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三月孟春的午后,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抬眼是叠翠的莽莽青山,低头是潺潺的泓泓清水;林间散步有清脆的鸟鸣相伴,农家就餐各种山野菜让你胃口大开;公路越来越宽了,白墙灰瓦的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民居在道路两旁次第排开……行走在武陵源区协合乡协合村,呈现出一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和谐景象。

协合村位于武陵源区协合乡行政中心所在地,由原协合、宝峰山、土地峪三村合并而成。辖区内雨量充沛,水系众多,梯田台地和峡谷峰林交替,属典型的山区村。2014年被列为湖南省省级贫困村,2016年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21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政府办牵头联系协合村,肖新昌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后,肖新昌带领工作队及村两委一班人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坚持“党建引领、产业赋能、生态宜居、党群共富”的工作思路,积极挖掘特色产业新项目,跑出富民强村加速度,奋力擘画了农村美、农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新画卷”。

找准项目筹措资金,想方设法把产业引进来

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却一直找不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产业强,村民富。”肖新昌深刻认识到,抓好建强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基。

驻村第一天,肖新昌看到村部旁有块荒废多年的鱼塘,杂草丛生、塘堤垮塌,良好的养殖资源没有发挥经济效益,还严重影响周边环境。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得知承包鱼塘的5户村民家中年轻劳力均外出务工,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没有精力和能力做养殖。

说干就干!肖新昌与村“两委”商议决定,由村集体流转这10亩鱼塘来养鱼。2022年,肖新昌多次到市、区多个部门汇报对接,争取到产业项目资金30万元,对鱼塘进行提质整修,发展稻香鱼生态养殖。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万余元,与本村213名水库移民形成利益链接,每人每年分红100元。

“每年分红100元,鱼池扭转收入750元。”水库移民余云红高兴的说,没想到荒废多年的鱼塘竟然能带来800元的年收入。

不仅如此,2022年肖新昌还争取移民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200万元,为村集体在区产业公司购置商铺2个,每年返租10万元;利用老村部190万元征收款购置一个55平米的临街商铺,投入后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10余万元;争取残障人阳光增收及技能培训项目资金7万元,为全村78名残障人开展养殖、水稻种植等培训,并为36户残障人免费提供近5万元的化肥、种子、鸡苗等,帮助残障人发展家庭产业。

村民彭小燕(化名)是一名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工作队为她提供了1380元的饲料和鸡苗,帮助她养猪8头、养牛12头、养鸡80只,年增收5万元以上。

这些举措,为群众稳定增收引来了“源头活水”。

夯实根基打好基础,多措并举优化产业环境

产业既要进得来,还要留得下,环境是保障。

肖新昌意识到,协合村为多村合并村,面积广、人口多、思想杂,工作推进难,要让产业留下,当务之急还是要把基础环境进一步优化。

肖新昌带领工作队员经过5个多月的全民入户走访,发现协合村的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村民反映强烈。

依托后盾单位协调有力、支持力度大的部门优势,肖新昌数次向区政府领导汇报、相关部门对接,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及485万元,改善协合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拦水池、过滤池、蓄水池18个,铺设水管网1万余米,受益一般农户、脱贫人口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553人;为黄家坡蔬菜种植家庭农场(100亩左右)修建机耕道及水渠各一条3000米;改道杨指界隧道口至马儿山入组公路65米,方便村民出行并消除了安全隐患;整修硬化入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一条370米;修建防火通道一条,长2100米,宽5米;打造美丽屋场一个,涉及住户42户;整修硬化村部公路60米,平整村部广场4724平方米、坎172立方米;整修硬化学校门口公路120米、护坎246立方米,解决学生出行难。同时,对接饮水管网入户项目资金25万元,项目完成后将解决吉山坪组、芷草湾组、红岩坝组、傲鱼塔组、木香峪组、姚李组、黄家坡组的143户村民城乡一体化供水入户问题。

“这几年,家家通了水泥路,村子越来越干净漂亮了。”

“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和美丽屋场,茶余饭后有这么美的地方跳舞、散步,心情好了,人也越活越年轻了。”村子美不美,村民最有发言权。基础环境的改善,也为村里的葛根、种养等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搭建平台促进就业,全面释放产业发展“红利”

产业项目发展好与否,效益发挥是关键。

肖新昌带领村一班人,将产业发展的实效与村民的就业有机契合起来,让产业发展的效益成为群众百姓实实在在享受的成果。

他积极搭建村企共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企相互带动、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实质性成效。

在肖新昌的牵头下,村“两委”多次主动与村里省级龙头企业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对接,召开共商共建座谈会。最终在区领导的支持下,以村集体为主体帮助湘阿妹争取“乡村振兴贷”500万元,扩大了湘阿妹菜葛、莓茶种植规模。2022年底,湘阿妹新增流转土地600余亩,新增就业岗位22个,人均年发放工资1.2万余元,每年为村集体固定分红50000元。

“去年,在湘阿妹公司务工年收入16320元,土地扭转收入800元。”脱贫户孙先如算起收入账时,仅在湘阿妹公司一年就有17000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考虑到因疫情影响造成的就业岗位减少、村民外出务工压力增大的问题,肖新昌及时与区人社局对接,争取到茶艺、烹饪技能培训班项目,为100名村民提供了为期18天的培训,增加创业就业机会。

盘活资产融合资源,努力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如何盘活和发展好本村产业是肖新昌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朝思暮想的一个问题。

通过入户走访、支部座谈推荐、召集乡贤能人座谈、召开屋场会等方式,肖新昌挖掘出具有深厚乡土情怀、熟悉本地风土人情、具备一技之长的乡村振兴人才17人;在建立起村级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的同时,肖新昌还鼓励支持工商企业、社会资本、企业家等返乡回村投资兴业。

在协合村,受益于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农民放下锄头当老板,开农家乐、办民宿、卖农产品,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协合村打造总投资超过900万元的大庸秘境、往山居等备受市场青睐的高端民宿3家,兴建坝上人家等餐饮店2家,兴办合作社、家庭农场4家,村集体经济企业1家。

2022年,协合村实现民宿客栈、农业产业收入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3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超20000元。

“我们就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跟着党支部干,跟着肖书记干,心里有底气,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大庸秘境的老板自豪地说。

肖新昌还着手做好宝峰山、协合水库沿线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规划设计,计划修建2公里宝峰山游步道、旅游公厕、沿线摊位、环水库游步道。打造原土地峪村部、宝峰山村部特色餐饮、卖场及原材料加工点。

发展农村产业,不仅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质量是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协合村早已大变样,成了人人叫好的乡村旅游“网红村”“样板村”。

肖新昌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依托生态优势,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充分利用湘阿妹、莓茶的品牌效应,坚持地域特色塑造与高质量发展并重,大力推进人才回引,培育特色村级产业,走出一条具有方向、有规划、有远景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让协合村的乡村产业发展“节节攀升”,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最终在这里实现。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屈泽清

编辑:田红盼

本文链接:http://www.wlynews.cn/content/646747/95/124003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