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11月11日讯(记者 覃蕾 通讯员 李元成)今年8月份以来,武陵源区天气干旱少雨,创连续干旱天数、高温天数、降雨量少历史记录,全区达重度干旱。对此,武陵源区委区政府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防大旱、抗大灾”相关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度、精准施策、贴心服务,全力保证群众用水无忧。
层层压实责任 坚决打好抗旱“主动仗”
旱情发生以来,武陵源区高度重视,积极谋划,迅速行动,不等不靠,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务实高效,组织上迅速得力,牢牢守住人饮安全底线,齐抓抗旱保民生。
区委书记张龚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抗旱工作
区委副书记、区长吴俞萍深入一线督导防旱抗旱工作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抗旱减灾会议,安排部署抗旱减灾相关工作,并多次带队深入乡(街道)督导抗旱工作,查看农作物受灾情况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情况,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迅速成立抗旱减灾工作专班,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报告制度。包乡联村处级领导全部下沉一线,对各村(社区)抗旱工作指挥调度、现场督导,全力解决抗旱难题。各乡(街道)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到岗到位,切实把抗旱工作落到实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科学精准发力 坚决打好抗旱“组合拳”
中湖乡定家庄村村民正在清理修缮完成的老水井李打水
坚持做好“蓄水”文章。合理调控水库、蓄水池等蓄水保水,加强水库、山塘等蓄水工程调度,清理修缮老水井,为抗旱用水提供“蓄水”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共打井或修复水井11口,整修水库3座、山塘200口。
天坑引水成功后,双文村村民喜笑颜开(邓道理 吴勇兵 摄)
坚持做好“找水”文章。9月上旬,武陵源区山地应急救援队员在双文村蔡家落天坑下约300米处探明有丰富的地下水源,经过近一个月的日夜奋战,施工队伍克服天坑潮湿、地形复杂等重重困难,终于将一股清澈的泉水从300米的地下溶洞接到双文村一级蓄水池,每小时可以供水可达10吨,困扰全村1700人的饮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坚持做好“节水”文章。出台下发农村供水管理办法,通过价格调节机制,引导老百姓节约用水,同时,通过村村响、微信群、媒体、活动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居民群众宣传节水保水,提高群众节水保水意识。
坚持做好“送水”文章。为解决持续干旱给群众造成的饮水困难,武陵源区针对地势稍高、无水可用的地区,定期为村民送水上门,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保证大家都能用上水。截至目前,全区共送水1562车次9299吨,共解决4727人饮水困难。
人工增雨作业缓旱情。旱期以来,武陵源区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全区6个乡(街道)成功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影响区域内普降小雨,局部中雨。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9次,有效减缓干旱持续发展势头。
保险理赔服务 坚决撑起抗旱“保护伞”
面对此次干旱,武陵源围绕全区农作物受损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联合保险公司,按照“快查勘、快定损、快理赔”要求,对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玉米、红薯、水稻等农作物,根据不同种类相对应的赔付标准,同步开展摸排定损。
同时,农业服务部门的农技人员纷纷下沉一线,在协助农户和保险公司完成对农作物定险理赔之余,积极组织群众进行抗旱和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全力帮助农户恢复农业生产。截至目前,全区补种改种农作物种植面积1.89万亩,完成受灾群众农作物理赔72.2万元。
下一步,武陵源区将继续强化抗旱责任落实,加强旱情监测预警预报,积极研究应急抗旱措施,加大物资储备力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旱效益,分类采取保供节水措施,科学调度水源,继续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覃蕾 李元成
编辑:李鹏飞
本文为武陵源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