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竹竿舞
张家界土家竹竿舞核心传承区域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军地坪街道天鹅路等地。分布在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军地坪街道、天子山街道、中湖乡,慈利县杉木桥镇、通津铺镇、溪口镇、广福桥乡、高峰乡、洞溪乡、许家坊乡等土家族集聚地。
清末民初,慈利土家人黎大善为了生计,在岭南生活多年,学会了黎族同胞的“竹竿舞” 回乡以后,经常组织族人学习跳“竹竿舞”,“竹竿舞”在慈利县杉木桥镇风岭一带流行开来,后辐射周边地域。
土家族竹竿舞,在保留黎族竹竿舞原始要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土家木叶、“打哦嗬”等内容添加进去;舞蹈动作模仿多种动物的动作,大大丰富了竹竿舞的观赏性;另外,赋予了舞蹈一定的故事情节,增加了舞蹈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跳舞的形式有:两人持竹击竹、四人持竹击竹、六人持竹击竹(计算公式:NX2,即一定要双数)。跳舞者单数、双数均可。跳舞时将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
土家族竹竿舞可为一般性表演和情节性表演,一般性表演就是按照打击节拍跳进跳出,内容较为单调。故事性表演则有相连贯的故事情节,如表现为说媒相恋、娶亲嫁女等细节,各个环节都流露出土家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粗狂野性,具有原始美、野性美、形态美、生活美等特点。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威 毛玲
编辑:覃蕾
本文为武陵源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