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化(左) 在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上班 邓道理 摄
红网时刻武陵源5月13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春耕生产以来,在武陵源区乡村的田间地头、企业工厂里活跃着一个个产业指导员的身影。
今年,为加强产业扶贫力度,武陵源区继续向22个有扶贫任务的村居选派28名产业指导员,让扶贫措施到村、入户、到人,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他们活跃在乡村一线,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索溪峪街道双文村曹文化一家在产业指导员屈泽清的帮扶下脱了贫。曹文化的父母在她年少时相继去世,她和姐姐成了孤儿。产业指导员屈泽清在走访时了解情况后,将其列入重点帮扶对象。为她们争取了孤儿补贴、落实了教育扶贫助学金和教育基金会救助款,让曹文化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课程。
初中毕业后,在屈泽清的介绍下,曹文化去学织锦。现在,她在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有限公司上班。一年多的时间,她不仅学会了土家织锦的手艺,还有了存款。现在,加上姐姐外出务工的收入,两姐妹一年的收入超过了4万元。
在产业指导员们的帮助下,2019年,双文村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武陵源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顾庆云介绍,产业指导员以村为单位设置,全区22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居)设置了产业指导员,突出直接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区级专家包乡(街道),乡(街道)农技、扶贫干部包村,选聘的产业指导员包户方式,每村设置1-2名产业指导员。产业指导员的职责主要包括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指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科学选择产业;帮助贫困户联系项目落地等。
除了进村入户与贫困户结成“攻坚搭档”,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外,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也是产业指导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此,双文村的产业指导员们带领村支“两委”紧紧围绕打好产业脱贫硬仗这一核心,按照“一村一社、一村一品”的要求,稳步发展主导产业优势,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村+企”合作模式成立了熊风雕塑艺术专业合作社。2019年年底,将争取到的100万扶贫资金通过入股分红的模式入股雕塑园,村集体经济收入再次得到大幅度增加。
“自从产业指导员来到我们双文村后,村支“两委”的战斗力增强了,党群干群关系亲近了,在他们的带领下,双文村有效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村支部书记邓飞介绍,合作社为全村22户78名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对象按人平不低于100元的标准落实了产业分红。入股的10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的分红。
乡村振兴,产业主导。有了产业支撑,双文村生机显现。除熊风文化艺术产业园,双文村近年来还引进乡水洞天5A级生态农业区、双峰生态农业旅游公司,成立茅花界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2019年,双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
如今,武陵源区22个有贫困人口的村有1至2名产业指导员。下一步,该区还将会把结对帮扶干部培养成产业发展指导员,他们将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帮助联系销路,争取产业优惠政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都能有特色主导产业,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也能参与产业发展。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屈泽清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武陵源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