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合禾田居蔬菜种植示范园(资料图片)
武陵源新闻网7月12日讯(记者杜修庆)7月12日,记者获悉,近年来,武陵源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农业523”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打造品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区特色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武陵源区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农业布局;坚持整合资源,多元投入农业发展;坚持产业融合,互动拓展农业功能;坚持科技创新,规范提升农业效益等多项有力举措,按照“一乡一业”“多村一品”的合理定位,目前全区已基本实现了天子山辣椒、中湖鱼泉贡米、协合菜葛、索溪峪西兰卡普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2015年,实现了农业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1元,同比增长12.4%。
武陵源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主要呈现出了五个方面的特色和亮点。一是产业结构逐步特色化、区域化。全区已发展商品蔬菜基地8600亩、优质稻基地3200亩、茶叶基地2800亩,发展大鲵12万余尾,有生猪、黄牛、大闸蟹、石蛙、竹鼠等养殖场(户)130家。二是产业发展逐步创新化、多元化。各农业企业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坚持多元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三是产业推进逐步标准化、品牌化。全区基本实现了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建立了2个水稻示范基地、4个蔬菜示范基地,创建了1家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2家省级标准化生猪养殖场,7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四是产业经营逐步组织化、新型化。以“农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形式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化生产和经营。全区农村土地流转8136亩,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家、家庭农场17家。同时还积极拓展电商、微商、会展等新型营销模式。五是产业环境逐步优良化、生态化。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全面完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区推进,“户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得到完善和推广,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责任编辑:彭磊
来源:武陵源新闻网
作者:杜修庆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