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的武陵源,拥有国家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等多块金字招牌。然而,作为旅游胜地“会客厅”的城区“城中村”却是绝美风景中的“伤疤”。
由于规划严重滞后,城中村建设比较凌乱,巷道狭窄,违法用地、乱搭乱建现象十分突出,影响了城市规划建设秩序。
由于设施配套不完善,城中村污水横流,排水雨污不分,电力、电信线路杂乱;公共活动空间少,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由于管理难度较大,城中村卫生死角多,环境脏乱差,特别是大量外来人口集聚在这里,人员构成复杂,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城中村已成为制约武陵源发展的一块“拦路石”。城中村的发展“困境”,城中村的百姓福祉,让区委区政府领导牵肠挂肚、难以释怀:城中村问题不解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就难以完善,人居环境质量就难以提升,城市发展空间就会受到制约。更为重要的是,打造世界知名旅游胜地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必须从长远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痛下决心,坚决啃下城中村改造这块硬骨头!这是时代的召唤和群众的期盼,也是武陵源发展的必然逻辑。
2013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提质武陵源再创新辉煌”的战略部署,把城中村提质改造项目列入重点工程进行实施。经过入户调查和统计,武陵源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面广,涵盖各类房屋近300户,涉及居民户272户,建筑体量大,面积达到20.3万平方米。如何进行成功改造,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水平。
“拆迁成本太高了,根本不合算。”武陵源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成员、区委办副主任黎昌森说。“城中村”地处黄金地段,近年来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开发商来了一拨又一拨,摸底调查后一算账都走了。
如何做到既达到改造目的,最大限度实现综合效益,又满足群众要求,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
面对难题,区委、区政府认真调研,提出城中村改造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探索多种模式,坚持百姓利益至上,妥善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形成改造的强大合力。
为了统一思想,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改造户代表组成考察组,远赴汶川县水磨古镇,成都市街子古镇、宽窄巷子以及周边的和田居、溪布街等地考察,学习“城中村”提质改造成功经验,并将学习考察报告和特色街区发展情况制成光碟发放给城中村居民观看。同时,邀请知名规划师、建筑师参与城中村改造规划,向群众阐释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展示效果图,让大伙儿对“浅灰墙、小青瓦、转角楼、翘角檐”的设计方案表示认同。此外,从规划方案、户型设计等细节方面,多方征求“城中村”居民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力求找到改造的最佳方案。
最终,武陵源出台了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城中村改造“整体规划、统一设计、自主改造”的思路,由政府负责统一设计和公共设施投入,居民自己出钱改造房屋,分天子路改扩建、居民房屋改造、小街小巷亮化“三步走”实施。目前,天子路改扩建工程已顺利完成, 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全面施工,居民房屋改造项目已经完成了234户房屋的联合审批,占总户数的86%。其中144户主体完工,占总申请户的61.5%。
(本文原载2015年10月26日《张家界日报》一版)
责任编辑:杜修庆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朱付勇 田育才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