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上海游客张庆源重游张家界武陵源,夜逛武陵路,漫步索溪河,惊喜地发现,悄然间,昔日破旧脏乱、门可罗雀的城中村已大变样。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张庆源感慨,唐代诗人王维《桃源行》中希冀的世外桃源梦境就在眼前。
“革新了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现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许又声曾考察武陵源“城中村”改造项目,认为花小钱办大事,让老百姓参与进来真正受益,一举破解城市“顽疾”,值得复制推广。
民心工程——百姓盼重生,华丽蜕变兴百年产业
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的武陵源,拥有国家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等多块金字招牌,每年接待中外游客300多万人。
然而,作为旅游胜地的“会客厅”,城区城中村却成为绝美风景中的“痛点”。
“乱建乱搭、巷道狭窄、污水横流,电线网线如蜘蛛网四处缠绕。”吴家峪社区党支部书记毛至政说,作为武陵源的经济文化中心,“城中村”如此环境,居民苦不堪言,商家怨声载道,游客摇头叹息。
在武陵源区委书记朱用文记忆中,仅2012年,他接到居民要求改造“城中村”的信访件33起。而在区长褚新年的脑海里,每当她送走一批批外地商务旅游考察团、投资商后,收获最多的却是改造“城中村”的“逆耳忠言”。
2013年初,乘借“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东风,武陵源将“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重点工程启动。
时光飞逝,两年后的今天,武陵源城中村实现华丽蜕变。穿过索溪河上如画的宝峰桥,漫步宽敞的天子路,两旁小青瓦翘角檐的土家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商铺兴隆,游客如梭。
“门面租金涨了三倍,一年半就收回成本。”改造项目启动后,天子路旁的吴远驰第一个“吃螃蟹”。她说,投入100万元,与天子路改扩建同步翻修房子,地基无条件退后1.5米,6个门面出租,租金每个由原来的4万元一下涨到12万元。
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长邓昌平介绍,政府投入800万元完成天子路改扩建后,两边的房产骤然升值,纷纷学吴远驰对民房进行翻修改造。按照政府提供设计图纸风格统一,全部框架结构,严格控制层高。
武陵源规划设计院院长唐松青介绍,“城中村”改造后的业态布局包括沿街商业街区、特色宾馆客栈区、传统工艺作坊展示区、民俗风情土家文化展示区、商业区等内容,与相邻的溪布街旅游商业街连成一片。
“力求修百年建筑,兴百年产业。”武陵源区委书记朱用文表示,要把“城中村”改造成百年不衰的富民产业区。
成功典范——6000万元撬动10亿元投资,张家界全面推广
数据显示,武陵源“城中村”改造涉及面广,居民达到 272户,建筑体量大,面积达到20.3万平方米。
“拆迁成本太高了,根本不合算。”武陵源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成员、区委办副主任黎昌森介绍,“城中村”地处黄金地段,近年来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开发商来了一拨又一拨,摸底调查后一算账都走了。
如何既要达到改造目的,最大限度实现综合效益,又要满足群众要求,以群众利益最大化?
为此,武陵源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考察组远赴长沙、成都、重庆考察,吸取先进经验。同时,多方征求“城中村”居民意见,力求找到改造的最佳方案。
最终,“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意见出台,由政府负责统一设计和公共设施投入,居民自己出钱改造房屋,分天子路改扩建、居民房屋改造、小街小巷亮化“三步走”实施。
“政府用6000万元的配套设施资金,直接带动了社会投资10亿元。”黎昌森介绍,政府投资配套设施,绝大部分改造投资都是“以租代投”的社会投资。
目前已申请房屋改造户数达到232户,商户预付租金建房的占四成,与居民签合同改造投资上千万的就有10家,其余的就是自己筹钱改造,不愿商机流失。
正是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城中村”改造,形成了市场主导,多主体开发的“城中村”改造“武陵源模式”。
如今,武陵源城中村改造成功模式已经在全区不断复制。天子山镇、中湖乡、协合乡、森林公园周边等许多民居正加紧实行穿衣戴帽改造,政府只负责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成功典范已不断吸引周边区县眼球。中湖乡野鸡铺村支部书记汪兴胜介绍,今年接待桑植、慈利等区县乡镇考察团有10次之多。
据悉,明年开始,武陵源将对全区公路沿线上千户乡村房屋全部改造,从而形成城景、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谨严唯实——为群众谋利益,巧解“天下第一难”
加快“城中村”改造事关全局,这是一个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场硬仗能不能打赢?关键看干部。
项目启动以来,武陵源区委、区政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相结合,扎实开展服务群众“三三制”专项活动,以上率下,“干”字当头,寻找群众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结合点,有效解决了“城中村”改造这个大家公认的“天下第一难”。
区委书记朱用文先后多次到改造项目现场,听取群众的心声210人次,并从周边环境的改善、经济收入的增加以及综合效益的提升等方面,帮老百姓计算“新旧房屋升值账”,比较“改造前后收入账”,描述“生活环境健康账”。
区长褚新年多次现场办公,协调消防、电力、水务、建设、城管等部门,帮助改造户解决消防安全、建设安全、电线改造、水管改造、排污改造等问题。
为帮助有些困难户解决资金问题,武陵源还组织召开工行、农商行等6家银行行长协调会,为96户提供信贷改造建房贷款1.5亿元。
“原先办理一个规划手续最少四五个月,现各种手续办理完结只需要10个工作日。”改造户毛子秀说,规划、国土、建设、城管等有关部门加快转变职能,实行集中办公、集中审批、一站式办理、限时办结。
“使每个建筑都注重美观性、特色性,实现了整体风貌的统一。”武陵源区规划分局副局长刘湘勇介绍,组织专家团队对群众的每一栋建筑进行单独设计,同时就设计方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和每家每户讨论修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300多个日日夜夜,三级干部联动,指挥部成员参与,挨家挨户做工作,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解决群众民生问题,化解了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社会矛盾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没有引发一起不稳定事件,实现了和谐改造,收到了群众满意、社会稳定、和谐共赢的效果。
“群众满意,游客点赞、政府高兴。”如今,武陵源“城中村”改造效果凸显。张家界市委书记杨光荣认为,成功的改造模式不仅打造宜居宜游、宜住宜商的新名片,还锤炼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谨严唯实的干部队伍。
武陵源“城中村”
改造大事件
● 2013年1月10日,武陵源区委、区政府正式将“城中村”提质改造项目列入重点工程,并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确定改造总原则。
● 2013年1月15日、3月24日,武陵源区组织人员分赴长沙、成都考察学习“城中村” 提质改造成功经验。
● 2013年4月17日,张家界市委书记杨光荣在武陵源调研“城中村”提质改造项目,要求精品化、上档次,推进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转型提质升级,发挥好武陵源在旅游经济强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 2013年5月12日,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现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许又声在武陵源调研文化旅游产业时,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给予充分肯定,称其“创造了‘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值得推广。”
● 2013年5月15日至8月底,“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入入户调查、摸底、宣传发动阶段。
● 2013年9月8日,“城中村”改造项目天子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工期4个月,投资800万元。
● 2013年9月15日,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在武陵源调研旅游工作时,要求“城中村”改造项目力求改变旅游目的地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 2013年10月,完成“城中村”提质改造项目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工程指挥部联合审批第一批天子路、沿河路18个居民户的房屋改造申请。
● 2013年12月18日,武陵源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具体范围、改造内容、基本原则、工作要求。
● 2014年3月18日,军地坪街道吴家峪社区二组居民吴远驰拆除自家位于天子路的房屋,开始按审批方案重建,成为“城中村”改造项目第一个“吃螃蟹”的居民户。
● 2014年3月19日晚,武陵源区委书记朱用文深入吴家峪社区,面对面听取“城中村”改造户群众代表心声,现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 2014年11月12日,张家界市委书记杨光荣在武陵源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强调要把“城中村”改造项目建成精品工程,加快旅游转型提质升级步伐。
● 2014年11月26日,张家界市委副书记王志刚在武陵源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强调将“城中村”打造为武陵源民族特色街区。
● 2015年6月3日,武陵源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套工程——小街小巷建设开始施工。
● 2015年10月12日止,武陵源“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234户房屋的联合审批,占总户数的86%。其中144户主体完工,占总申请户的61.5%。
责任编辑:杜修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国生 廖声田 邓道理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