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双脚丈量民情——武陵源区服务群众工作侧记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沈丽娜 黎国平 编辑:redcloud 2014-06-17 10:41:05
—分享—

   “朱书记,您好,您上月在吴家峪社区开展‘三三制’活动是4月9号,请您在本月的9号(本周星期五)到吴家峪社区接见群众。如有变动,请及时向群众进行公示。”5月8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声,武陵源区区委书记朱用文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这样的提醒短信,自服务群众“三三制”活动全面铺开以来,武陵源区的38位区级领导每月都会收到——在每月的固定工作日内,到固定的联系村居听取群众诉求、收集问题和意见,已经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武陵源区结合区情实际推出服务群众“三三制”专项活动,通过联系群众落实定人、定时、定点三项责任,抓实登记接见、处理办结、及时反馈三个环节,强化群众监督、运行流程、考评奖惩三项保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38位区级领导率先垂范下,党员干部纷纷卷起裤腿、冒着绵绵春雨,踏上了一条条熟悉的山路,奏响了一曲曲“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感知民意,用真情化解民难”的和谐乐章。


    群众的心声,通过畅通的渠道来表达


    “群众是懂感情、讲道理的,只要我们的工作到位了,有些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有些矛盾也是可以避免的。”谈起4月25日在天子山居委会的那场接见活动,区委书记朱用文感慨万千。


    服务群众“三三制”活动启动以来,朱用文曾先后8次接见群众,而天子山居委会的那场是其中问题最为突出、矛盾也最为激烈的一场。


    在核心景区,一幢民房扩建成家庭旅馆,一年可有不菲的收入。受经济利益驱动,不少景区居民想方设法进行违法建设用于旅游接待。尤其是自核心景区生态移民工程提上日程以来,景区控违拆违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想装修、再扩建的居民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经常聚众上访。


    “田地不能种,车子不能跑,生意不能做,让我们捧着金饭碗饿肚子,哪有这样的道理?”“移民搬迁后,我们的生活和就业怎么办?”……接见会上,情绪激动的居民代表抛出一个个尖锐的问题。


    “景区移民搬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搬迁后,我们一定会让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从眼前利益到长远利益,从个人利益到全局利益,区委书记朱用文、区长褚新年推心置腹、心平气和,讲政策、摆事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一向居民们解释和答复。温和耐心的话语如同一缕缕清风,渐渐拂平了居民们躁动不安的情绪,最终,平复下来的居民们一次次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于这种接见的效果,天子山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彭光宇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给堵塞的水渠清淤、疏浚,居民们非理性的愿望和诉求得到了释放。渠道畅通了,我们维稳的压力骤然小了很多。”


    在武陵源,38名区级领导、76个区直单位分别对接全区42个村(居),基本上形成了“1+2+1”的联系模式。除区级领导和区直单位干部每月在固定工作日到村(居)接见群众外,乡镇(街道)干部每月15日也要进村入组走访,或适时进组集中接待,并确保每季度每个农户家中有一名乡镇(街道)干部上门走访,村(居)两委干部、第一书记每月必须逐户走访一次,真正做到了“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区1126名党员干部共接见群众126场次,走访群众万余人次,召开服务群众座谈会105次,收集意见建议及诉求558余条,现场解决293条。与此同时,全区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451户2016名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和物品价值197万元,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280多起。


    群众的困难,在作风转变中得到解决


    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只是方式,让意见和问题得到解决才是根本目的。

 
    自3月中旬开始,武陵源区各村居的公示栏里多了两份公告,一份是党员干部接访群众公示,还有一份则是党员干部接访群众意见答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办结情况进行公开书面反馈。


    公告虽小,反映出的却是干部作风的大改变。按照谁接见谁负责、谁接见谁反馈、谁接见谁督查的原则,武陵源区严把登记接见、处理办结、及时反馈三个环节,建立了民情台账,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发现一个、办结一个、销号一个”,确保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朱书记,你好,我是黄泊溪组的村民。我们组有个叫白沟的地方,那段公路坡陡弯急,已经出了好多次车祸了,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下?”这是3月17日,区委书记朱用文来到天子山镇黄河村听取民意时,一位村民提出的建议。


    除了白沟的急弯,黄河村村民喝水难的问题也由来已久。朱用文仔细记下了这些问题,而后一一给出回复:“白沟这个急弯危险,会尽快、优先解决!大家的饮水问题,一定会在年内解决!”阳光下,朱用文的承诺掷地有声。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黄河村村民亲眼见证了党员干部“上门服务”的实效。“白沟弯道改直工程已经开始施工,要不是这段时间雨天多,施工受影响,应该快完工了。黄河村的蓄水池修建也动工了,基础部分都已经挖好了。”5月20日,在忙碌的施工现场,黄河村村民彭发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感受到这种速度和效率的,还有印家山村的村民。3月17日,区委副书记、区长褚新年来到印家山村“寻找”问题,吕春莲等村民反映了人畜饮水不便的问题,褚新年当场承诺:“饮水是大事,一定会尽快解决!”


    随后,褚新年迅速与工作组、村民商讨对策,最终确定由村民自建、政府补贴修建蓄水山塘和水窖。5月28日,印家山村蓄水山塘和28个水窖一一通过验收。看着自家水窖里逐渐溢满的自来水,吕春莲高兴得合不拢嘴:“以后再也不用挑水了!太感谢了!”


    类似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全区42个村居上演。在接见过程中,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办理的现场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明确时限,分类实施——或交办相关职能部门,或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处理,确属无法解决的,也必须耐心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明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截至5月底,武陵源区共交办群众意见建议265条,已办结并书面回复群众72项。


    “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解决?解决得怎么样?都必须由群众说了算。”武陵源区区委组织部部长向罡告诉记者,向群众反馈上一批意见建议的办理结果并得到群众签字确认,已经成了接见活动前的一道必经程序。“随着一个个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群众越来越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诚意,反映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说明群众对我们越来越信任了。”


    群众的权益,依靠完善的机制来保障


    完善的机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保障。为此,武陵源区强化群众监督、运行保障和考评奖惩三项保障,用制度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让联系群众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强化群众监督。无论登记接见还是处理办结,都必须由群众签字确认。每季度由乡镇(街道)组织一次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及时向接见人及承办单位反馈。


    ——强化运行保障。确因特殊原因不能按公示时间接见的,应提出延期后的接见时间并向群众公示,延期时限应在固定群众工作日之后的一周之内;建立区级领导接见群众档案,收集整理区级领导每次接见群众的视音频、图片以及问题台账等资料,做到一人一档。


    ——强化考评奖惩。对各单位走访接访情况和群众反映问题办结情况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讲评,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此外,武陵源区还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实践载体,突出互联网媒体运用模式,通过微信、网页专栏等形式,架起了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又一座桥梁。通过微信平台,每天为全区党员传递中央、省、市委各级精神指示,展示各参与单位活动中的优秀事迹、先进经验,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用户分组的功能开展“微党课”,定期向党员干部传送学习资料和上级精神指示,实现“手把手”地学习,点对点的“教育”。通过网页专栏,将武陵源区各党支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场搬到全社会的面前,立体化展示全区3600多名党员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风采以及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截至5月底,武陵源服务群众“三三制”专项活动网页上,问题办结公示已经累计达到了48条。


    “武陵源区联系群众‘三三制’的经验做法很好,值得推广。”在5月27日的全市执法部门和服务单位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市委书记杨光荣对服务群众“三三制”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最大限度地方便服务群众。


    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感知民意,用真情化解民难。2014年,武陵源区在教育实践活动的春风中铿锵前行。区委书记朱用文表示,将借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契机,把摸索出来的群众满意的做法形成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保持这条亲民路的持续性、永久性。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沈丽娜 黎国平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