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文化旅游:开创旅游与文化共同繁荣新时代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佚名 编辑:redcloud 2011-11-14 10:18:48
—分享—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对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全行业要把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作用,研究并采取切实举措,把握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旅游则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和领域。近年来,我们渐渐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 

      这种逻辑和辩证关系,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动实践一再证实。

      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旅游业的发展使数以亿计的游客了解到中华文化深厚博大的魅力,并为之吸引和折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文物、文化型旅游景区点已由“十五”末的4000家左右增加到现在的6000家左右,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亿人次。

      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阳朔、乌镇、西递、宏村••••••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数以千计的古城、古镇、古村逐渐走出封闭和贫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走入人们视野,引起国内外中华文化爱好者的高度关注。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许多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旅游业的发展得到积极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昆曲、苏州评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安塞腰鼓等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品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因发展旅游业而更好地传承了民族文化,璀璨的民族文化也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旅游业的发展为红色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据统计,“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共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改造和提升了100多个全国重点红色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亿人次,给当地居民带来1000多亿元的收入。随着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红色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展示形式创新和文明传播。据统计,“十五”末,我国面向海内外游客的较大规模的演艺项目不足200个,而到“十一五”末,这一数字增加到600个左右,演出达12万场次之多,受众近两亿人次,印象刘三姐、长恨歌、西湖之夜等一批独创、有特色、有内涵的文化旅游精品演出项目走出“创编室”,进入市场。

      最重要的是,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旅游所带来的人流、文化流等,促进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国,并连续7年保持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据预测,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8800万人次,居民出游率达到2.3次/人。可以预见,未来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变得越来越大,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需求将更为强烈和多样化。

      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将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许多思想观念需要去转变,许多工作需要去研究,许多措施要去落实,任重道远。

      要进一步拓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文化和旅游将会出现更多的交集。既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又要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特别是要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有关推进文化旅游的政策措施。

      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方式。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重视规划、政策扶持及宏观指导,规范文化资源类的旅游开发,提升旅游开发的文化内涵。要重视文化旅游演艺、节庆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开发等,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培育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品牌。

      要注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文化贯穿和体现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中。要持续开展文明旅游和品质旅游活动,提升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深化国际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时,旅游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游客走进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刻理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增强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探索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共同开创文化旅游之花竞相开放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邓道理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佚名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