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武陵源区首轮城乡互助共建工作收官之年,该区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善,索溪峪镇双峰村、协合乡插旗峪村、中湖乡野溪铺村等已成外地游客向往的乡村旅游好去处。
据了解,武陵源区在首轮为期3年的城乡互助共建工作中,共完成投资2.05亿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和扶贫帮困等,超过原计划投资额的86.3%,全区42个村平均每个村受惠488万元。
2012年4月,武陵源区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城乡互助共建”活动,全区86家机关单位与42个村(居)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围绕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环境、基础工作,建立起“以城带乡、以旅带农”的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
三年来,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期间,武陵源区委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城乡互助共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配强党组织带头人。三年来,全区农村共发展党员149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77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35名,高中专学历71名,农村党员年轻化、知识化水平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
三年来,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基层面貌有了质变。全区首轮城乡互助共建完成涉及到农村交通、人畜饮水、水利、能源、危房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小项目400多个,共计投入资金1.4亿元,占三年城乡互助共建总投入的近70%。三年来,全区共整修、硬化农村通组公路85公里,解决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三年投入1320万元,新修全区农田水利设施,除险加固水库5座,新建水窖300口;危房改造1170户。
三年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按照“千亩基地、万元增收”和“一乡一业、多村一品”的战略目标,武陵源区制定出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奖扶办法,区委从2013年开始决定每年将区财政收入增加的20%投入农业产业发展,对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打造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重点引导扶持,带动群众就业或自主创业。旅游接待方面农家乐、乡村酒店、民俗体验等多种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开始在中湖乡、天子山镇、协合乡快速兴起,并逐成规模,农业与旅游的融合更加主动,“山沟沟”成功申报五星级农家乐;协合乡宝峰山村和土地峪村的“菜葛基地”等项目采取委托帮扶方式,发展前景喜人。截至目前,全区规模养殖户达106户、特种养殖户达40户,共流转土地6378亩,种植蔬菜8500亩,水果1563亩,中药材873亩,经济作物6361亩。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62元,同比增长13.2%,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三年来,农民素质得到提升。期间,武陵源区开展春节“送温暖”,“转作风、走基层、解民忧、促生产”,生育关怀救助“贫困母亲”,上门问安,抗旱救灾,“五送下乡”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推进村(居)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十佳文明户”、“孝顺媳妇”、“明理婆婆”、“文明卫生户和卫生五星户”等评选活动,帮助村(居)组建秧歌队、腰鼓队、合唱团等文化体育组织,完善农家书屋、健身运动场地等文化体育设施,指导参与“欢乐潇湘·快乐武陵源”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在全区形成了文明守信、健康向上、勤劳互助、遵纪守法的乡村文明新风尚。目前,全区共建成市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36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2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各1个。2014年10月,武陵源区创建省级生态区通过验收。
“为群众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区委书记朱用文表示,2015年将启动新一轮城乡互助共建工作,让全区乡村变得跟景区一样美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道理 唐朝晖
编辑:redcloud